藤野先生读后感(鲁迅的“正能量”人生)

第一次在初中语文课本里读到《藤野先生》的时候,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大概只知道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转折。而今隔了这么多年,再读起这篇文章,却惊奇地发现了文章里精巧的细节,像隐藏在藏宝图里的蛛丝马迹,等待着有一天找到讲故事的人想对我说的话。除了鲁迅绝妙的“骂人”和“讽刺”的艺术手法以外,再读这篇文章,也为我打开了他身后最为重要的一扇门。

文章的开头很有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蒋勋先生曾经讲过这段开头。他说鲁迅的文章开头,你感觉他总应该还有些东西没写,可是他就是这样开头了。可是再读到时,我想这“无非”的也许不只是东京了。是鲁迅个人情感里掺杂着太多的东西。文章是1926年写的,当时的中国革命已经到了很激烈的情形。鲁迅再回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日本的生活,在日本所学到的知识所认识到的人,到了开头也只能感慨一句“无非是这样”了。在他那里,这些经历都是能是一个草稿,从未可能有完成的那一天。甚至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让当时的中国人跃跃欲试。从下文,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已经开始隐隐约约对那时的中国人的状态有一种排斥。他对当时的中国抱有极其复杂的情绪:想通过某种方式去砸烂一个旧世界,又怀疑自己——鲁迅是个坚定不移的怀疑主义者。他怀疑一切,当然也包括自己,自己正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怀疑本身。

再后面,写到藤野先生出场,写他不拘小节,不在乎外表,写这位先生对鲁迅的关爱。有一个很细微的地方,我以前读来只觉得好笑,可是现在才读出来,这恰好是鲁迅留日期间文学思想与写作艺术的朦胧的体现。他写有一次藤野先生当面订正他有一处血管位置画偏移了。他写道:“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内心偏向艺术的部分。他的优点、缺点,他的偏执,他可爱的地方都表现在这里。在《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这本书里有写到:“正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鲁迅首次提出‘个人’,成为中国最早论及‘个人’的思想家之一。”。事实也是如此。从他当时发表的《人之历史》,到《科学教史篇》,再到《文化偏至论》,这些论文都是以‘个人’为主题来论述。从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因为对‘个人’的觉醒,对自我的唤醒,对个人民族精神的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反思,这是促使他思考弃医从文的最关键的思想启蒙和转折点。此处确立的“立人”成为鲁迅心底的“革命”工程。他的这点鲁迅式的冷幽默,恰好反应出他早期思想转变的潜意识形态,一个雏形,亦成为他贯穿一生的思想支柱。

藤野先生读后感(鲁迅的“正能量”人生)

下一个情节对鲁迅来说,也是很关键的。藤野先生曾经担心鲁迅因中国信鬼神文化的原因不愿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可是下面碰到了鲁迅心中很痛的一种东西。“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对鲁迅来说,是自己文化里一种很伤痛的东西。他其实也想结束这个最坏的时代。这或许就是他行动转折的关键点,但不是爆发点。爆发点在后文也有写到。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到鲁迅隐隐的不情愿和挣扎。“挣扎是窒息的产物”。他从万难冲出中国这个铁笼寻找出口,现在却又进入了一个牢笼。如同但丁走在人生的中途时却是前面老虎,后面是豹子。死路是没的说了;可是鲁迅和他一样犹豫,要不要叫醒身边的人?叫醒了究竟是在害他们,还是为他们好?叫醒了他们无非是在混沌中挣扎。但是谁都没有理由反对和低估挣扎的作用,它毕竟是一个濒临绝境者的习惯性动作,是唯一走向生路的本能选择。挣扎了,也许会像鲁迅说过的那种渺茫的希望;也许在挣扎中彻底完蛋。所以后面,文章最重要的情节,让鲁迅的内心和身体做出了彻底的决定。

霉菌学课上放影片,记录的是当时日本与俄国战争。“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于是第二年学期末,鲁迅终于向藤野先生提出退学回国。我们看出一个救国者内心深深的刺痛。在听到欢呼的那一刻他也许就已经意识到这个民族的心已经死了。这就是他的爆发点。鲁迅至始至终都和他所说的那些“正人君子”不同——他们故作姿态的神情、矫情到荒谬滑稽的动作,他们在愤世嫉俗中一边把自己打扮为崇高庄严的化身。在《敬文东解密鲁迅》中写道:“鲁迅正在向正人君子、胸前有徽章的人、中庸的猫、资本家的乏走狗、流言世家、现在的屠杀着、无声的中国、已经唱完的老调子、无花的蔷薇、友与仇、人与兽等等投出了自己的怒火。”鲁迅看见的这些来自中国人的麻木,冷漠,无动于衷。在这些“看见”背后,除了悲哀,最大的情绪就是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就是这样对这群“正人君子”发话的。而鲁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中国读书人庞大家族里第一个彻底清醒“看见”这些麻木的人。这其中的一点点也来源于藤野先生给予他的鼓励与支持,使他“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鲁迅还是和这位尊师彻底失去了联系。通篇读来,我发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令人敬佩的老师;还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想要冲破纸张却被摁在牢笼里的彷徨和呐喊。这是当时中国的悲哀,更是造就一个伟大人物的蠢蠢欲动。我们喜欢看鲁迅骂人,骂那些他所唾弃的“正人君子”和“看客”,却极少看到隐藏在这些锋利笔墨背后一种极为痛苦和艰难的转身。这是一个觉醒者最后的挣扎与拼搏。他还有别的选择吗?也许有。也许没有。我们只知道,在当时对于失败和失败者身份深入骨髓的体验中,鲁迅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任务。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542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8日 14:04
下一篇 2023年1月28日 14:09

相关推荐

  •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600字(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豆豆在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一…

    体裁作文 2022年5月15日
  • 高老头读后感(人间应有真情)

    巴尔扎克不愧是享有盛誉的讽刺小说大师,他洋洋洒洒地写尽了金钱背后的所有罪恶。寥寥数语,就能将一个丰满的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用犀利的笔锋刻画出了人类灵魂最丑陋的部分——贪婪、自私、…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1日
  • 倡廉心得体会(廉洁教育心得体会)

    按照省分行廉洁从业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分行党委组织了全体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片,通过“以案说法”加深了我对“廉洁自律、合规经营”的认识,并提醒自己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应时刻…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18日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点燃红军希望的一封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主席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回信,以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有关红军前途悲观情绪。 一、“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思潮的五次提出,就能知道当时革命所处的低潮 起初“红旗…

    2023年3月7日
  • 根鸟读后感(指出最美丽的方向)

    想必大家都看过《根鸟》吧?“文中一个叫《根鸟》的少年为了追寻梦中人地–百合花山谷"而走过了整个大沙漠。最终他找到了百合花山谷。他为什么要找到那个山谷?为什么即使家人去世…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1日
  • 写雨的散文(秋雨的声音)

    下雨了。 入秋第一场雨。 雨依然下着,整整一夜未歇。像无边的忧愁裹挟着茫茫心事充斥天地之间。 这无边的秋雨,宣告着燠热难熬的苦夏的结束。一个多思、多愁、朴实、凝重的秋开始了。 清晨…

    体裁作文 2024年9月18日
  • 个人季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4篇)

    销售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篇1   转眼间20xx年已经结束,xx年对自己来说是变动的一年,从宜兴到苏州,然后再到常州,经历了不同的地区和门店,也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在此对过去的…

    体裁作文 2023年3月1日
  • 第一书记观后感,从观《第一书记》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本剧富有年代感,真实的还原了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一心为民,攻坚脱贫的决心。用中央电视台的央视新闻以及多个电视新闻报道证实了沈书记的光荣事迹。剧中开头沈书记在大城市里工作稳定,家庭和睦…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6日
  • 小小说满分作文范文欣赏:20美金的价值

    20美金的价值 “当——当——”,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响了,小镇上的灯也一盏一盏地灭了,只有南边的一户人家还燃着灯。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呯呯呯”,捶门的…

    2021年12月3日
  • 三国演义的作者详细介绍

    再次研读三国演义这部书,做到每段文字,每个关键字都琢磨琢磨。这里先看看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202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