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民间传说故事五则

1、七兄弟民间故事

  古时候,在高山下面,在大海旁边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个老汉,他有七个儿子。七个儿子长得又高又大,又粗又壮。老大叫大壮实,老二叫二刮风,老三叫三铁汉,老四叫不怕热,老五叫五高腿,老六叫六大脚,老七叫七大口。

  有一天,老汉对七个儿子说道:“咱们庄西是高山,咱们庄东是大海,出门太不方便了,你们把它搬远一点吧。”

  七个儿子答应着出去了。过了一会,老汉走出去一看,海也望不到了,山也不见影啦,四周尽是一溜平川的坡地,黑油油的土不松也不紧,不湿也不于。

  老汉又对七个儿子说道:“这么样的好地,哪能叫它闲着,你们把这上面种上些五谷杂粮吧。”

  七个儿子答应着,就动手耕种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一溜平的坡地上,长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好庄稼,快熟的麦子沉甸甸,溜腰高的谷子金闪闪。老汉和七个儿子都欢喜得了不得。

  可是,谁知道,好事引了灾祸来。京里的皇帝也知道了这个好地方,就派大臣拿着圣旨,去那里坐催皇粮。

  老汉一听发了怒,他不觉叹了一口气,对儿子说道:“孩子,咱们不用再打算过好日子了,皇帝的贪心是个填不满的枯井呀!要是服从了他,那就要给他当一辈子牛马。”

  七兄弟听了老汉的话,自然是都很生气,一齐说道:“爹,不用怕,我们弟兄七个进京去和皇帝讲理。”

  七兄弟还没走到京城,把门的大将军老远就望到他们了,吓得连忙关紧城门,上上铁杠,嘎喊地锁上一把大锁,爬到城门楼子上躲了起来。

  七兄弟到了城门跟前,老大大壮实喊道:“开门呀,我们弟兄七个是进京来跟皇帝讲理的。”

  大将军躲在城门楼子里,仰着脸哆哆嗦嗦他说道:“庄户人怎么能跟皇帝讲理!”

  大壮实一听火了,伸手一推,只听哗啦啦的一声,城门和城楼子一齐推倒了,尘土扬天,砖石乱滚,大将军也砸死了。

  七兄弟又往里走,到了午朝门外,午朝门关得严丝合缝的。老二二刮风说:“大哥,你先歇歇,我去叫门。”他提起嗓子大声地喊道:

  “开门呀,我们弟兄七个要进去跟皇帝讲理!”

  二刮风叫了好几声也没人答应,不觉一阵生气,一口气喷出来,真好似刮起大风,午朝门和门两旁那盘龙的石柱连摇晃也没摇晃一下子就吹倒了。

  满朝的文官武将都吓慌了,谁也不敢出头阻挡。弟兄七个到了金銮殿前,老三三铁汉说道:“二哥,你先歇一会,我去跟皇帝讲理!”

  三铁汉向前一走,皇帝早吓得脸皮干黄,慌忙说道:“庄户人怎能和我皇帝讲理,快些推出去斩首!”

  三铁汉听了,笑了一声说:“先给你个胳膊试试看!”

  他把胳膊朝一个武将伸去,正碰在他那把明晃晃的刀刃上,只听“砰”

  的一声,火星乱冒,刀就四分五裂地碎了。

  皇帝吓得从龙座上滚了下来,好几个大臣好容易才把他架回了后宫。

  皇帝见杀不了七兄弟,就连声地吩咐点火去烧。

  一霎时的工夫,许多火球,冒着浓烟,滚到了七兄弟的眼前。老四不怕热说道:“你们先到后面歇一歇,这次由我来招架。”他一脚踏着一个火球,冷笑了一声说道:“我还冷,这点火是太小了。”

  皇帝又吩咐千万兵将,一齐去把七兄弟推到海里淹死。

  五长腿听了,说道:“不用费那些事啦,我正想着洗个澡啦。”他只几步就迈进了大海,蓝光光的海水,只没到了他的脚脖子,他摇摇头说道:“这太浅了,没法洗澡啦,已经下来一场,还是摸点鱼吃吧。”

  他弯下腰去,两只手就不停地往海岸上扔鱼,黑鱼,白鱼,一丈长的,十丈长的,一百丈长的大鱼也叫他弄上来了,眼看着岸上的鱼就堆得好象小山一样。

  兄弟们一等也不见老五回来,二等也不回来,老六六大脚说道:“我去把他叫回来。”他一脚就踏到了大海边,冲着五长腿说道:“五哥,正事还没说完,你怎么摸起鱼来了?”

  六大脚话还没说完,七大口赶来,不耐烦他说:“皇帝怎么能讲理!讲理他就不当皇帝了。”

  他连和兄弟们商议也没商议,一口就把大海里的水喝干了。他回过头来,又一张嘴,海水从他口里一股劲地喷了出来,海水浪滚翻腾地向皇宫冲去,冲倒了层层的高墙,把皇帝和文官武将都淹死了。

2、灶王的来历民间故事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灶的日子。

  在山东省胶东地区西部一带,这一天,人们从灶后的墙上,将那张灰尘满面的灶王像揭下烧掉,再将新买来的灶王像贴在原来的地方。有的人家还在灶王像的两旁贴上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另加一个“一家之主”的横批,并且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有些穷苦的人家虽然吃不上白面的,但也要想法吃个杂面的。也就在这一天,那位被称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才能享受到这一年一度一碗烂面条的供奉。也就在这一天,人们会讲起那个“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烂面汤”的故事。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地方,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他们一家四口,除老夫妇以外,还有儿子、媳妇。儿子名叫张郎,娶妻名叫丁香。张老夫妇非常疼爱儿子、儿媳,张郎夫妻也十分恩爱,丁香又很孝顺公婆。因此,小日子过得很是美满。

  谁知后来张郎怎么也不愿在家种地了,一心一意要外出做买卖。老张夫妇和丁香虽然都不愿他出去,并多次劝阻,但张郎执意不听。他们没有办法,就只好让他去了。

  自从张郎走后,家中的生活担子差不多就由丁香一人挑起来了。公婆都已年迈,干不得重活,她不得不风里雨里、家里家外拼命地干活。就这样,才使一家三口总算没有饿着。

  张郎一去就是五年,没有一点音信。张老夫妇由于思儿心切,便双双病倒了。丁香虽百般设法延医诊治,但总不见效。不久,公婆便先后去世了。丁香典东卖西葬了公婆,生活可就更困难了。

  张郎一去十年了,但仍没有一点音信。这几年来偏又遇着连年的荒旱,因此,丁香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家里的东西差不多变卖光了,唯有那头她多年喂养的老牛和那辆破车她怎么也不舍得卖。你想啊,一个女人家,上坡种地,如果没有了那头老牛和那辆破车,不是就更没办法了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丁香越发思念张郎。那真是行走着也想,坐下来也想,吃饭时也想,睡梦里也想。

  一天,丁香从地里回到家中,天已是漆黑漆黑的了。劳累了一天,她觉得浑身酸疼得难受,连饭也没吃就一头歪倒在炕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丁香正在炕上躺着,忽见一个高大的汉子走了进来。那人头发蓬松着,衣服也很破烂。丁香不由得一惊!心想,这是谁啊,她起身朝那人仔细一看,啊呀!原来那人正是张郎。丁香见张郎回来了,真是又惊又喜,又高兴又难过,就一下子扑到张郎怀中呜呜地哭了起来。张郎也哭了,他说:“丁香啊,我真对不住爹娘,也对不住你。我出去这么多年,不但一个钱也没挣着,反而叫你在家受了许多苦。爹娘也因想念我早早去世了。我真没脸见你了。”丁香见张郎哭得那样伤心,便强忍住眼泪安慰张郎说:“张郎啊,过去的事就甭提了,只要你平安回来就好了。”

  丁香正在静静地听着张郎诉说他在外头的一些遭遇,忽然一阵喔喔的雄鸡啼声将她吵醒。她起身一看,屋里哪有什么张郎?这空荡的房中,仍只是她孤单一人。她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又是一个梦!”她又仔细听了听,那雄鸡才刚叫头遍,离天明还早,便又歪身躺下,但她怎么也睡不着了。她翻过来倒过去地回忆梦中的情景,一直到大天亮。

  几个月以后,有一天,张郎真的回来了。但是,这时的张郎已不是过去的那个张郎了,他现在是一个大富商了。

  丁香见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十年的丈夫回来了,真是喜出望外。她立即张罗着为张郎烧火、做饭。可是,张郎进得门来,连正眼也没看丁香一眼。他在屋里、院子里巡视了一遍以后,就将一纸休书扔给了丁香,说:“我给你一头老牛、一辆破车,你赶快给我走吧!”

  丁香一见休书,真好像晴天里打了一个霹雳!她真没想到今日盼明日盼一直盼了十年才盼回来的丈夫会来这一手。她惊呆了半天,才说:“张郎,这是真的吗?”

  “难道我还和你闹着玩!”张郎恶狠狠地说。

  “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为什么要将我赶走?”丁香理直气壮地质问张郎。

  张郎本就理屈,这一下可叫丁香问住了,他支吾了半天,才找出这样一句话说:“我愿意将你赶走,就将你赶走!”

  “难道你一点也不念及从前的恩爱了吗?”

  “什么恩爱不恩爱,少啰嗦,快给我滚!”张郎绝情地说了这么一句,就抬腿走了。

  丁香看出任凭再说什么也不会有用了,于是就收拾了自己的衣衫,牵出那头她喂养多年的老牛,套上那辆破车。她爬上车坐下,老牛就拉着她走了。

  可是,她走到哪里去呢?回娘家吗?爹娘早已去世,兄嫂能收留她这个被人休弃的女子吗?投亲戚吗?也不行!难道能在亲戚家里住一辈子?她左想右想没个去处,就把心一横,想道:任凭老牛拉着我走吧!它拉我到哪里就算哪里吧!

  老牛拉着丁香走啊,走啊,从天明走到了天黑,又从天黑走到了天明,也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丁香看看老牛仍没有停下的意思,就对老牛说:“老牛啊!你要拉我到哪里去?我们走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还是拉我到一家人家去吧!不过,可有一件:你若拉我到富豪人家去,我就磨把钢刀杀了你;你若是拉我到一家贫苦人家去,我用剪子铰草料喂你。”老牛听罢,点了点头,就又拉着丁香向前走了。

  老牛拉着丁香进了一座大山,在山里东转西转,直到天黑,才在一户前不靠庄、后不靠村的人家门前停下来。丁香说:“老牛啊,你就拉我到这里吗?”老牛点点头。丁香又说:“我怎么好意思进人家屋里去呢?”老牛见丁香如此说,即扬起脖颈哞哞叫了起来。

  不大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门响,从那户人家院里走出一个面貌慈祥的老婆婆来。那老婆婆上前来问丁香道:“哪里来的客人啊?”丁香答道:“老大娘,我是走迷了路的。”老婆婆闻听,就善意地责备道:“啊呀!你怎么就一个人走路!”又道,“快下来,在这里住下歇歇,明日叫我那儿子送你出山吧!你一个人是找不到路的。”

  丁香见老婆婆面貌慈祥、心地和善,就随那老婆婆进了屋里。经过叙谈以后,得知那老婆婆只娘儿两个。儿子虽已近三十了,但尚未娶妻。这时他上山打柴去了,还未回来。

  晚间,那老婆婆的儿子由山上打柴回来,丁香见那人面貌忠厚、心地也很善良,就将自己的遭遇,对他们母子照实说了。他们母子对丁香的遭遇非常同情。老婆婆见丁香心地也好,人品也好,就收她做了儿媳妇。

  回头再说那张郎。张郎第一天休弃了丁香,第二天就正式娶进了他从外面带回来的一个妓女海棠。人们对张郎的那种行为非常不满,于是有人就编了这样一首歌:“张郎,张郎,心地不良,前门休了丁香,后门娶进海棠。无义之人,好景难长。”

  也许是事有凑巧吧,张郎果然被人们说中了。他娶了海棠尚不到一年,家中遭了一场大火,财产全部烧光了,海棠也被烧死了。张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两眼已被火烧得差不多完全失明了。他无以为生了,就只得出外讨饭。

  一天,丁香正在院中剪草喂牛,忽见一个要饭的来到她家门上。她就拿了一只碗,盛了满满一碗吃剩的面条给那要饭的吃。那要饭的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将那碗面条吃光了。他对丁香说:“大娘再给一碗吧!”丁香就又盛了一碗给他。他又三口两口将那碗面条吃了,说:“大娘行行好,再给一碗吃吧!我在这山里走迷了路,已两三天没捞着一点东西吃了。”

  丁香听那要饭的口音非常耳熟,心中不免有些奇怪。她上前去仔细一看,原来这要饭的正是张郎。丁香一见张郎真是又气又恨!她本想好好地奚落他一顿,但看到他那个狼狈样子又有点可怜他,就一声没响回到屋去给张郎盛饭。丁香一边盛饭一边想道:“张郎啊张郎,你也会有今天,但我总不能像你那样黑心肠啊!”又想:“我既然给他饭吃了,就索性好好帮帮他吧!谁叫我从前和他夫妻一场呢!”想到这里她就从头上拔下一枝簪子和一个荷叶首饰扔在碗里。她心想:他吃面时一定会吃出来,那就可以换些钱用了。

  张郎接过丁香盛来的第三碗了,又大口吃起来。在第三口上就吃到了那荷叶首饰。但由于他的眼已被火烧得不太管用了,误以为那是一片豆叶,伸手从碗里抓起那个荷叶首饰扔到地上说:“一片豆叶!”他吃到最后,又吃到了那枝簪子,他抓出那枝簪子向地上一扔,说:“一根豆楂!”

  丁香在一旁看到张郎的举动,真是既气不得,又笑不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她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张郎说:“大娘再行行好,再给一碗吃吧!”丁香这时不由得慨叹一声,顺口说道:“哎哟哟,我那张郎,见了你前妻叫开了大娘。”

  张郎万没想到这个给他饭吃的“大娘”,正是他所休弃的丁香。他被这意外的相逢窘住了,停了半天方才断断续续地说:“你……你……你是……丁香?”丁香说:“是的,我正是被你休弃的丁香!”张郎一听,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就一头钻进了锅底下,怎么也不出来了。后来,他就憋死在里面了。

  张郎死了以后,据说玉皇大帝因为张郎和自己同姓的缘故(玉皇大帝也姓张,所以人们都称他张玉皇),就糊里糊涂地封他做了一名灶王。又因为张郎死的那一天正是阴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所以就定那一天为灶王节。

  张郎这位灶王,虽是玉皇大帝亲口所封,人们却很看不起他。不过,人们又恐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搬弄是非,所以也不敢怎样怠慢他,只得按时按节给他上供。

  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张郎是吃了丁香的那碗烂面条以后死的,今后每逢这一天还给他一碗烂面条吃不就是啦?”人们都同意这个办法,于是自那以后,就再不给灶王另外上供了,只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给他一碗烂面条吃。

  灶王对人们的这种举动很不满意。但他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够光彩,因此,也不便怎样去理论。于是,他只好鼓着气吃下那一年一度的烂面条。

  自那以后,“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烂面汤”的歌谣就传开了。

3、最后一剂药民间故事

  刘一忠世代行医,与师弟李世仁一起经营江浙一带最有名的医馆。他医术精湛,只要病人尚有一丝气息,他就可以用祖传秘方治愈,因此,被百姓称为华佗再世。

  华佗以毕生心血著了一本《青囊经》,而刘一忠的师祖与华佗交好,原稿被其收藏且一代代传了下来。刘一忠的高超医术与这本医书息息相关却极少有人知晓。

  刘一忠有个女儿名叫刘倩,她母亲怀孕时体弱多病,靠刘一忠精心配制的药物勉强支撑到生下刘倩,终因精气耗损过多去世。刘一忠极其疼爱刘倩,从小就给她吃各种奇珍异草滋补,还请来名师教她琴棋书画,甚至宠爱到每天早上漱口的水都有专门的瓷瓶盛放。

  靖康二年,金人大举南侵,宋朝奋起抵抗,江浙一带是两军交战之地,开战以来士兵平民死伤无数。刘一忠本着救国抗敌之心,无偿医治士兵和百姓。

  这时,刘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这天,她带着丫鬟去庙里进香,路上碰到一个赶考的秀才,边走路边吟诗词。刘倩觉得此人将来必成大器。便主动上前搭话。秀才名叫赵天飞,一番交谈之后,两人都惊叹对方的才华非凡,真有相见恨晚之情。

  两人走到一个转弯路口,迎面突然冲出一匹战马,马上的人大喊:“快闪开,紧急军情,挡路者死!”战马速度极快,眨眼间就到了眼前。赵天飞奋力把吓得愣住的刘倩推开,自己却被撞出五六米远,当场吐血不省人事。刘倩慌忙使人将赵天飞抬回家医治。

  刘一忠一听女儿的救命恩人受了重伤,便急忙为其医治。一摸脉象,他大惊失色,赵天飞的五脏六腑均已破裂。实难医治。刘倩流着泪恳求道:“爹爹,求你救救他吧!”刘一忠想了想说:“只有用祖传秘方才能救他。”当下转身出去配药。刘倩听到赵天飞还有救,心情好了许多,低头一看更是破涕为笑。原来自己的泪水滴了赵天飞一脸,就连他的嘴里也滴进了不少,她害羞地为他擦拭干净。

  刘一忠刚配好药。一队金兵就闯入府中。为首一人抱拳道:“是刘大夫吗?”刘一忠冷冷回答道:“是!得罪你们金人了吗?!”那人解释道:“先生言重了,我是哈赤将军,特奉大金王节之命请先生为我军将士治病。”“哼!我只为宋人医病,不为侵略者疗伤!”刘一忠义正辞严地回绝。哈赤并不恼怒,一挥手有人押着两个人来到眼前,刘一忠一瞧急忙喊道:“快放开他们!”

  被抓的人是师弟李世仁与他的儿子李政。哈赤发话了:“先生只管放心前去治病。几天后一定把他们送回。”刘一忠无奈之下只好答应。

  临走前刘一忠嘱咐女儿:“把我配的药给赵天飞煎服。等我回来给他吃最后一剂药即可痊愈。”

  为了表弟和侄子的安全,也为了尽快回家,刘一忠尽心为将士治病。将士们的伤恢复得很快,王爷非常高兴,于是便宴请刘一忠等人。

  酒过三巡,刘一忠说:“王爷,将士们的伤已无大碍,请求你放我们回家。”王爷哈哈一笑说:“何不继续留在这里呢?我决不会亏待你的。”

  刘一忠当即拒绝:“草民无福享受荣华富贵,只求放我们回去。”王爷随即变了脸:“只要你把《青囊经》留下,我马上放你们走!”

  刘一忠大吃一惊,金人怎么知道自己有《青囊经》,如果此书被金人抢去后果不堪设想,他想也没想就拒绝了。王爷勃然大怒:“这本经书会令我大金攻宋变得更加艰难,既然得不到就把它毁了。把三人拉出去斩首!”

  金兵将三人押出帐外挥起大刀准备行刑。三人把眼一闭听天由命。

  这时,军营大乱,喊杀声震天,原来是宋军偷袭军营。三人乘乱挣脱并打倒卫兵,抢到三匹马后冲向营外。

  他们刚跑出不远就被发现了,立马有人骑马追来。三人的骑马技术怎能与士兵相比,距离越来越短眼看就要被追上。这时,李世仁大喊:“大哥,经书不能失传,李政交给你了!”说完便抽出大刀拨马回头向追兵;中去。刘一忠想阻拦已经来不及了,看着他砍倒一个金兵后就被另一名金兵砍翻马下。

  李世仁这一阻拦给了两人宝贵的逃跑时间,刘一忠含泪领着李政冲出了军营。

  回到家中,刘一忠先去看望女儿,她正和赵天飞练习书法。在给赵天飞把完脉后,李一忠心中十分诧异:自己还未给他服用最后一剂药,怎么就痊愈了?

  刘倩感激赵天飞救了自己。比起这些年来一直追求自己,只知名利的李政强多了。她对赵天飞已经萌生爱意,作为父亲怎能不知爱女的心意。李政在一旁也瞧出端倪,甚是不悦。

  第二天,一队官差闯进了家门,不由分说把刘一忠抓进县衙。县令一拍惊堂木大声呵斥:“大胆刘一忠。你竟敢投敌卖国给金人治病!”他百般辩解也无济于事,最后吃了一顿板子被拖进了大牢。

  李政来看望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刘一忠,痛心地说:“没想到刚逃出金人的魔掌又掉进了虎口,此次凶多吉少,您把《青囊经》传给我吧,这样总不至于失传。”一番话使刘一忠警觉起来,问他想干什么,李政嘿嘿一笑,冷冷地说:“我也不瞒你了,是我告密说你通敌。我与父亲这些年为壮大家业做的贡献最大,可你就是因为手中有经书一直做老大。原本我想娶到刘倩你就会传给我,要怪就怪你女儿不接受我偏偏喜欢穷秀才,我也只好先下手为强了!之后我就投靠金国,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了,哈哈……”

  刘一忠气得直哆嗦,骂道:“你个畜生,我死也不给!”

  “那你就去死吧!”李政拿出药瓶捏开他的嘴巴灌了进去。“这是慢性毒药,一天后发作,到时我就是家里的老大!”说完大笑而去。

  赵天飞带着刘倩花重金买通县令把刘一忠救了出采。浑身伤痕的刘一忠嘱咐赵天飞:“我活不了多久了,你有情有义,我把女儿托付给你。”刘倩哭着说:“爹,咱家有祖传经书,一定会治好你的。”刘一忠苦笑一下说:“傻孩子,经书只能治伤不能解毒。现在我把《青囊经》传给你们死而无憾了。”

  在他们说话时谁也没有注意到窗外有人影一闪。

  刘一忠拿出经书郑重对两人说:“我告诉你们除了经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秘密。”随后在两人耳旁讲起来,…,,

  天刚黑,李政就带着一队金兵冲入屋中。刘一忠怒斥:“你这个卖国求荣的家伙竟然投靠金人!你爹在九泉之下不会瞑目的!”

  “谁说我死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人正是李世仁,在他身边的是被捆着的刘倩和赵天飞。

  李世仁得意地说道:“为金兵治病的事是我们早就设计好的,要不然你怎么会拿出经书。”说完他从赵天飞身上搜出了经书,可怜的刘一忠又急又气一口气没上来就此归西。

  草草葬了刘一忠后,赵天飞和刘倩被押到了金国军营。

  王爷非常高兴,找到经书胜算大增,于是重重奖赏了李世仁父子,并许诺等攻下大宋封官赏地。

  接下来几天两军展开了

  几场恶战,双方损兵折将死伤无数。赵天飞是一万个不乐意给金人治伤,但李世仁扣了刘倩作要挟,他也只好按照经书上的药方给将士们治伤。

  又过了七天,金国大军倾巢而出,宋军也全力迎敌,生死大战终于开始了。当战鼓擂响,金兵蜂拥向宋军冲来。敌众我寡,宋军士气显然不足。还未交锋就露出了怯相。李世仁在后方得意地瞧着战场,心中早就盘算着以后的荣华富贵。

  两军士兵冲杀在一起,王爷在马上指挥战斗,威风八面。但瞧着瞧着,他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脸上渗出了冷汗。开始时金国士兵仗着人多占据上风,但是对决片刻后几名金兵竟敌不过一名宋兵。宋军见此士气大振,金兵节节败退,到后来直接弃刀逃跑。宋军一路追杀,砍瓜切菜般杀得金军七零八落……

  王爷带着几十名残兵败将逃向北方,李世仁父子由于穿着金兵服饰遭了殃。李世仁被砍得奄奄一息,李政当场被砍死。相反赵天飞与刘倩因为身着宋人服饰,被当做金兵抓来做饭的平民而幸免于难。

  两人来到李世仁面前。向着家乡方向喊道:“爹爹。我们终于为你报仇了!”李世仁不甘心地喊道:“不可能,不可能败的,为什么士兵伤好了却如此不堪一击?”赵天飞说:“那是因为你那天只偷听了一半,岳父临死前悄悄告诉我们经书上的药方只可治愈七成,另外三成需最后一剂特殊的药——忠义扶正散。岳父自从刘倩降生后就秘密配制忠义扶正散连同其他滋补药给她吃。她的体内逐渐富集药性,在她的唾液或泪液里也就含有这剂药。这就是为什么岳父从来不当面配最后一剂药而是每天把她的漱口水存起来的原因,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你们看出端倪。那些士兵表面上与常人无异,但没有最后一剂药在战斗中即可看出力量、耐力均与正常士兵差一大截,所以他们一击即溃。”

  李世仁还有疑惑:“你们骗人,为什么你受伤时没吃这一剂药就全好了?”刘倩接过去说:“那是因为他受伤时我心中难过流泪,眼泪滴进他的嘴里,等于他提前吃了忠义扶正散。”

  李世仁淡然笑道:“你们厉害j我输得心服口服……”说完这句话头一歪死去了。

  赵天飞与刘倩重新安葬好刘一忠后,带着全部家当投奔了岳飞将军的军队。凭着《青囊经》及忠义扶正散,他们协助岳飞一次次击败金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4、才子佳人三对缔结百年之好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位才女,自幼聪明伶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五六岁起家里便聘请了一位饱学的先生教她读书识字。

  这女子天资过人,再加上有良师指点,不到几年工夫就熟读四书五经,吟诗作赋无所不能了。有时甚至连一些男子也比不过她。

  光阴荏苒,不觉十余年过去了,姑娘这时已经十八九岁,不但出落得如花似玉,而且满腹文才。官宦之家纷纷前来求婚,但来者都是些胸无点墨、轻薄狂妄的纨绔子弟。姑娘没有相中一个。

  父母非常焦急,不时埋怨女儿要求太过严苛,常常劝她降低些标准。哪知姑娘铁了心,发誓宁可终生不嫁,也绝不将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天,一位从外省来的书生,前来向姑娘求婚。只见那书生仪表堂堂,斯文有礼。

  娘娘对他不由得心生三分好感,但不知书生是何才学,就有心试他一试。于是指着桌上的油灯,吟出一句上联: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这是一句即兴写景联。旧时民间多用豆油点灯照明,油碟里放上一根白色的灯草,点燃一头后便可照明。白色灯草浸泡在油盏里恰似一条白蛇过江,明亮的火光宛如一轮红日,上联形象而生动,巧妙之至,一下子难住了书生。他自忖良久,找不出合适的对句。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他一抬头看见姑娘家的墙壁上挂着一杆称,顿时豁然开朗,下联就此得出:

  乌龙覆壁,身披万颗金星。

  联中的比喻形象中透着风趣,与姑娘的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姑娘听后,喜在心头,又以秤杆为题,出了一联: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书生想起,从外面进到姑娘家院子里来时看见的一盘磨,于是答道:

  磨大眼小齿稀稀,可推细推粗。

  两句对仗工整,自然妥贴,姑娘见书生果然才貌双全,好感更增。但想到苏小妹三难新郎的千古佳话,她决心再试一试书生,于是又以推磨为题再出一联:

  乾坤有力能旋转;

  顺利通过了两轮测试的书生,此时早已心平气静,但见他脱口应答道:

  牛马无知亦效灵。

  古语有云:“有情人终成眷属。”才子佳人终于缔结百年之好。此事在当地也传为一时美谈。

5、窦家镖局民间故事

  以前,在山东省聊城县住着一户姓窦的人家。窦某中过武举人,武艺非常高强。他有3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个个都很勇猛、敏捷。女儿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窦小姑。别看她是个女孩,但是从小也是非常勇猛的,和男孩子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女孩的柔弱。

  窦某曾经给客商保镖,用红三角旗做记号,年年南来北往,很少出差错,因此客商们都很信任他,愿意请他给自己的财货保镖。后来名声越传越远,登门请求窦某保镖的客商也越来越多。窦家父子忙不过来,就又请了许多会些武艺的伙计,在城东射书台下开设了一座镖局。那时候在北方省有很多的绿林好汉,但没有一个不知道窦家的红旗镖是不可劫的。惟独直隶省某寨的强盗头子黄天狗,自恃自己力气过人,喽罗众多,心中不服。窦家父子有时偶尔押镖路过他的寨子,也小心提防,双方从来没在一起正式较量过。

  一天,省城一位大官的仆人领着百多头骡子,驮着十几万两银子,要到京城去。因为银子的数量大,又要限期交纳,仆人怕途中出差错,就到窦家镖局要求保镖。正巧这天窦家父子都出去了,家中无人。仆人急得围着床头乱转,跺着脚一个劲地叹气:“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窦妻也没有办法,就想出来推辞。这时站在一旁的窦小姑说开了话:“要是路上失镖,当然会坏我们窦家镖局的好名声,但要是求保镖的来镖局请求保镖,我们不能接受,耽误了客商的大事,同样也会有损于我们窦家镖局的名声。”窦妻听了这席话,更不知该怎样办才好。小姑又说:“母亲大人不必心急,孩儿平日里曾跟着父亲学过武艺,这次要是女扮男装前去,我自信还能够胜任此事。”窦妻说:“我听人家说某寨主十分凶恶,你父亲都有些害怕,这一趟又必须经过那地方,一个女孩子家,你能行吗?”小姑坚定地点了点头说:“不妨试一试。”窦妻也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来,就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于是小姑换上男子的衣服,拿上弹弓,牵出马,赶着驮银子的骡子朝京城出发了。

  转眼就走了六七天,快到某寨子的地界了。离寨子十几里远的地方有座大客店,小姑见天快黑了,就带领众人投店住宿。小姑坐在店外,马弓往墙上一靠,拿着壶倒水喝。不一会儿,一个小孩用火柴点火,在小姑身边玩耍。

  她没当回事,而那小孩却趁小姑不留意的时候,偷偷地烧焦了她的弓弦就一溜烟地跑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小姑他们吃完早餐,就催着驮银两的骡子继续赶路了。

  走了几里路,突然从林子里冲出一群强盗,牵着骡子就跑。小姑一看知道遇上了强盗,连忙举手拉弓,那弹子还没射出,就听“崩”的一声,弓弦断成了两截。小姑仔细一看,方才明白昨天夜里小孩点火是有来头的。小姑不敢多作久留,掉马头返身逃走。在离强盗稍微远点的地方勒住了马,剪下自己的长头发接起了弓弦。用力试了试,果然还挺结实,于是小姑又策马往前去。

  到了某寨门前,见驮银的骡子已经有一半进了寨门。小姑大声喝道:“大胆的强盗,你们也不看看老子是谁,竟敢来抢镖银,想来寻死吗?”话音刚落,“扑通”一声,一个强盗就被小姑射出的弹子击倒在地。小姑连连拉弓,手中的弹丸还没发尽,百步之内已经躺下了十具尸体。寨主黄天狗一看小姑果然身手不凡,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连忙摇头说:“别打了,别打了!小子们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贵镖,请不要怪罪。”说着又连忙回头呵斥手下喽罗退去。过了一会,天狗又凑上笑脸:“早就知道您要路过敝寨,特意让手下准备薄酒一杯,不知英雄肯不肯赏脸光顾?”小姑心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干脆答应了黄天狗。小姑和黄天狗并排骑着马进了寨门。驮银子骡子以及随行的仆役伙计等,都在寨外休息。临走时,天狗还命令手下人就地供应饮食、草料。

  小姑和黄天狗进了寨子,丰盛的酒席已经备好。敬过三遍酒后,黄天狗不怀好意地用一把匕首叉起块肉,站起身对小姑说:“敬您一点吃的,望您不要推辞。”他想趁小姑开口之机,顺势将匕首直刺她的咽喉。小姑只说了声:“不敢当。”就用口接住肉块。还没等黄天狗用上力,小姑已把刀头咬断了半寸,这时正好有几只燕子在屋梁上“吱吱喳喳”叫个不停,她用力一吐,“噗”的一声,刀头飞了出去,燕子立即掉了下来。黄天狗一看,吓得出了身冷汗,连忙对小姑说:“虎父无犬子,确实如此!今天我差一点错过机会,请您务必把我收在门下,做您的徒弟。”他又和小姑商量说:“你们家镖局的红旗,人家常常假冒,今后要是在旗上加上两根白带子,那样燕、赵一带的寨子,就没人再敢拦劫了。”说完,黄天狗叫手下哆罗把抢来的东西,全部奉还。小姑出了寨,见大官的仆人被吓得半死,小姑只得让人强把他扶上马,好一同赶路。

  这事过去一年后,绿林好汉才知道小姑是窦某的女儿,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说:“女儿都这样厉害,父亲和儿子就可想而知了!”从此,窦家镖局更是名震天下了,人们常常把窦家镖局旗上的白带,开玩笑他说成是窦小姑的裹脚布。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8307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9日 08:28
下一篇 2024年3月9日 08: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