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而不化,非学也。——出自宋·杨万里《庸言》
一个人学习东西之后,不能融会贯通,算不得真正的学习。学以致用才能够有所作为。
2.观书者当观其意。——出自唐·刘禹锡《辩迹论》
读书当看其用意,不能脱离文本,重辞轻意、泥古不化、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
3.学而废者,持学而有骄,骄必辱。——出自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一个人学习了一点知识,便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半途而废,最终也容易遭受到耻辱。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读书上百遍,文意自然见。读书要多读,但必须是有意义的重复读,而不是囫囵吞枣式的乱读,这样才能有所长进。
5.圣人无常师。——出自唐·韩愈《师说》
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一个人的学习,要会学、能学、可学,不拘泥于一板一眼,而是要多向别人虚心学习。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书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是不够的,要想牢牢地掌握知识,就必须亲自实践。
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出自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卢书》
一个人学习的可贵之处,在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而不仅仅是了解浅层知识这一方面,学以致用才是王道。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9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