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远征士兵的口吻,在出征前夕回忆与妻子分别时的场景。没有华丽辞藻,仅十六字就道尽爱情的本质承诺,在明知前路凶险的情况下许下相伴一生的诺言,这种生离死别的背景下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穿越时空依然动人。

《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与弟弟杜占离散,生死未卜。在白露时节的夜晚,诗人仰望明月,觉得露水因今夜而更白,月亮因照着故乡而更明亮,通过“移情于景”的手法,将对亲人的思念融入自然景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牵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为亡妻王弗所作,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开篇奠定哀伤基调。词中梦境与现实交织,如“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细节,生动展现出最深沉的情感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结尾的想象更将个人哀思扩展为永恒的生死之痛。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于陆游85岁临终前夕,他明知生命将尽,却最牵挂国家统一,“万事空”与“九州同”形成强烈对比,将个人死亡置于历史长河中,体现出至死不变的爱国热忱,尤其当南宋最终未能收复中原,更添悲凉。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以含蓄隐晦的笔法,通过比喻展现至死不渝的情感。尤其是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即使爱人远在仙山,也要托神鸟传递思念,将爱情中的阻隔、无奈、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保持朦胧美感,让读者能将自己的情感经历投射其中。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9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