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人。他自幼有才气,诗风奭利,因“安史之乱”未能入仕,心情苦闷,后发愤读书,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在江南做过官,大历末,授祠部员外郎。他的诗多为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常用白描手法写景,流传下来的约有五十首。

[注释]
枫桥:桥名,在苏州城西的寒山寺附近。夜泊:夜里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乌鸦啼叫。
霜满天:深夜霜色满天。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愁眠人的省称,即怀着旅愁卧于客船上的诗人。
姑苏:即苏州。
寒山寺:寺庙名,在苏州城西,系一古迹。
夜半钟声:半夜三更打起钟来。(寒山寺半夜敲钟是辞旧迎新的钟声,称为“定夜钟”。)

[译文]
月落了,乌鸦在啼叫,白茫茫的天地间到处是寒霜,我怀着旅愁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家的灯火进入了梦乡。午夜一到,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传到客船上,使人倍觉凄凉。

〔简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第二句描写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江枫”和“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描写颇见用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9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