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名言)

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一代宗师的顾炎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名言)

1682年2年15日,这位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的清学“开山始祖”离世。身后留下《日知录》、《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多部传世名作。

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曾作《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扼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经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由此可以窥见其治学之严谨,求学之认真。

不讳言“财”“利”,明道救世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了一部洋洋八十万言的读书札记《日知录》。这部“负经世之志,著资治之书”的巨著,“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词尤切至明白”(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叙)。

顾炎武明确宣称,自己的撰写目的就是:“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复,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文集》卷六),并强调“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文集》卷四)。顾炎武在“明道救世”这一经世思想的指导下,提倡“利民富民”。他认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文集》卷一),因而认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日知录》卷二),他希望能逐步改变百姓穷困的境遇,达到“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日知录》卷二)。他不讳言“财”“利”。他说:“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日知录》卷十二)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名言)

《日知录》虽是一部倾注大量心血精炼而成的巨著,但顾氏为该书所写自序却只有短短的六十一字:“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东吴顾炎武。”倘若减掉书名来源和作者籍贯姓名所占十五字,则仅余四十六字,真是精炼得不能再精炼了。

问世三百多年来,《日知录》始终被学术界尊为精品,以至成为有清一代文史大家如阎若璩、钱大昕、唐甄、朱彝尊、方苞、全祖望、戴震、赵翼、姚鼐、洪亮吉、刘逢禄、魏源等一再疏正论辩的“显学”。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是沿着明季先行者的足迹而开展复兴经学的学术途径的。他在致友人施愚山的书札中就明确提出了“理学,经学也”(《文集》卷三)的主张,并指斥说“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文集》卷三)。顾炎武认为,经学才是儒学正统,批评那种沉溺于理学家的语录而不去钻研儒家经典的现象是“不知本”。他号召人们“鄙俗学而求六经”,主张“治经复汉”。他指出:“经学自有源流,自汉而六朝、而唐而宋,必一一考究,而后及于近儒之著,然后可以知其异同离合之指。”(《文集》卷四)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行书手札》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篇和《子路》篇,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答复门人问难时所提出的两个主张。顾炎武将二者结合起来,并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成了他的为学宗旨与处世之道。他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文集》卷三)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卷三)因此,“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既是顾炎武的为学宗旨和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崇实致用学风的出发点。

古学之兴,始开其端

顾炎武作为清学之祖,一生广览群书,多闻博学,于经义、史学、文字、音韵、金石、考古、天文、历算、舆地、军旅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由此被清代学者汪中(《国朝六儒颂》)盛赞: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之学不仅以博涉百家而开启了清学的学术门类,而且其学识赅贯,通达治体,能把学问的各方面加以融会贯通,具有宏大的学术气象。他曾说:“天下之理殊途而同归,大人之学举本以该末。”又说:“彼章句之士,既不足以观其会通,而高明之君子,又或语德性而遗问学,均失圣人之指矣。”故梁启超说:“亭林的著述,若论专精完整,自然比不上后人。若论方面之多,气象规模之大,则乾嘉诸老,恐无人能出其右。要而论之,清代许多学术,都由亭林发其端,而后人衍其绪。”

如今,顾炎武已故去300余年,长眠于江苏千灯镇,其“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仍为后人所敬重。他的确担得上近代诗人林昌彝的评价:“独超千古,直接老杜。”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4082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4日 13:27
下一篇 2023年3月4日 13:31

相关推荐

  •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反腐倡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今天上午一位老党员和我聊了几句关于社会腐败和世界动乱的问题,恰好这几天我在看《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我知道很多人都看过了,也有很多人推荐我看,但直到前几天我才开始看,也想就结合上午的…

    2023年1月16日
  • 春天的散文(春之将近,情之愈切)

    当凛冽的寒风渐渐收起它的锋芒,当沉睡的大地开始从惺忪中苏醒,我知道,春天的脚步正穿越寒冬的残梦,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带着蓬勃的生机与无尽的希望,让我们的心也随之愈发急切、愈发深情地…

    2025年1月7日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阐明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

    体裁作文 2023年2月21日
  • 《草船借箭》读后感(汇总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次,周瑜借讨论军事来陷害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可是诸葛亮说要三天造成,并立下军令状。周瑜以为诸葛亮上了当,心里暗暗…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16日
  • 道德经读后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最近一直在读《道德经》,感觉受益匪浅。《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得经,全文五千多字。每一章的字数不多,但是道理即朴素又玄妙。读完之后我有一个感悟—大道至简,大道理(基本原理…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30日
  • 男生贾里全传读后感1000字(出彩洒脱的贾里)

    读完《男生贾里全传》,我似乎觉得小说比现实生活完美。 这本书,是在写一个男生,也是在写一个时代的成长。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看够了人生的风景,却未曾好好地生活在风景里。孩子可以拥有…

    2023年3月13日
  • 雷雨读后感600字(感怀经典、重温旧作)

      重温《雷雨》,又有了不同的感触。经典的东西会在不同的时期展示不同的魅力。上大学时读《雷雨》,觉得周朴园可恶,刚教学时分析《雷雨》,又觉得他可怜。十几年过去了,今天再读时,觉得他…

    2022年5月21日
  • 先富带动后富,先富会不会带动后富?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一句让人人欣喜若狂的名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在当时的条件下,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2023年3月2日
  • 神梦入神机小说黑山老妖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有的人看书,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作者。 主角杀伐果断,就是作者内心黑暗;配角插科打诨,就是作者卖腐; 敌人聪明,就是虐主;对手蠢笨,就是把读者当傻子;明明架空历史,非要要求符合时…

    2021年12月7日
  • 长征观后感500字,长征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长征》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长征的几个重…

    体裁作文 202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