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为什么席卷中国,如何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在我们周围弥漫着一种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

一、显性教育焦虑

所谓显性教育焦虑是我们中国式父母都普遍存在的、大家都公开的一种焦虑。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成为中国父母最焦虑的三个问题。近年来,校园惨案、幼儿安全等问题频发,让校园安全成为家长的焦虑爆发点。据有关资料显示,70%的家长都对此表示出焦虑。而在12岁以下父母关注的教育话题中,学习成绩和校园安全重要性并列第一,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的家长焦虑则排第二。在12岁以上父母的教育话题中,学习成绩依然排第一,校园安全退居第三,手机上网问题凸显,居于第二。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快乐与选择的自由,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被课外班、学区房、留学升学等种种问题所困扰。数据显示,54%的家长为课外班感到“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其中80后家长焦虑程度最高。择校焦虑也同样困扰着很多家长。调查发现,超半数家长因不能为孩子购买最好的学区房而感到焦虑。

二、隐性教育焦虑

所谓隐性教育焦虑是我们中国式父母都普遍存在的、大家都不愿公开的一种焦虑。大概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情况,孩子成绩稍有下降,就如临大敌,各种想办法,各种焦虑。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哪怕考上大学后,跳楼、卧轨、跳河的惨剧也是接二连三发生。这里的每一个数据都足以让我们心惊胆战。它让我们知道,中国式父母焦虑,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就会焦虑。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而这个忧虑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

我们许多家长把本来属于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我那一代没有得到的东西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名义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家长内心的自私。我们要知道,有时候家长的用力过猛,可能会废掉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给自己降温,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太着急了。我们应该让孩子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家长而活!

“教育焦虑”一直就存在,那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仅充分利用校外时间给孩子补课,而且利用寒暑假给孩子补课,这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显而易见。如今,这种焦虑已经从城市蔓延到农村,更加变本加厉。暑假本来是孩子放松、休养的时间,但这个暑假,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县城乡镇,都出现了“补课热”。补课孩子的家长,既有农村的农民,也有名牌大学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

要化解家长教育焦虑,首先要搞清楚焦虑从何而来,这种焦虑是从城市滋生并蔓延开的。一方面是家长之间互相攀比,以及部分家长对孩子寄托希望过大,滋生并传导了教育焦虑。另一方面,不少培训机构故意制造焦虑。比如有培训机构用补习班招生名额有限、倒计时“读数”等方式让家长紧张,以达到让家长及时交钱报名的目的。还有培训机构编造补习“成功”的案例以及不补习的“后果”刺激家长。其次,需要对症化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对于家长群体“自我”制造并传播教育焦虑的现象,需要以更有针对性的科学方式全面引导。尽管有关部门、专家、媒体一再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输赢不重要”,但这种引导作用微乎其微,有关方面还应该拿出更全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家长焦虑的根源在于现在缺少多元的评价体系,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在这个体系中,孩子是没有发言权的。山西太原市的一个小区发生过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有个孩子割腕差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孩子在老师眼里很怪,他平时很沉默,一米七八的个子,但是经常被同学欺负,作业经常不完成,考试的时候一个字不写,老师提醒他做卷子,他会狠狠地把卷子揉捻,甚至撕烂!父亲是长年在外地工作,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奶奶一个人带大他,很是娇惯。所以说,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多了解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句话说的好极了:“不谈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涉及做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南京一位33岁的母亲在看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因生气而出现言语不能,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左侧放射冠区脑梗死,被收治入院。其实,这种焦虑贯穿了孩子求学的全过程,作业问题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因为焦虑得脑梗、气炸了肺的母亲,就像在漆黑的夜晚里奔跑,她只有不断地往前跑,才有可能看到前方的光亮。

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教育,以前读书的人少,那时候家长也焦虑,对孩子也打板子,但没有成为社会现象。现在所有孩子都读书,这种焦虑就成为普遍现象了。适度的焦虑未必不好,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学校所学的内容太多,另一方面家长急于参与教育,但能力又不够,因此就过度焦虑了。焦虑是种必然,也很正常。可怕的不是焦虑,而是不交流。孩子成长需要花力气,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一起花力气,永远不要相信孩子可以轻轻松松地成长,负责的父母不可能不焦虑,就看我们如何化解它。

家长朋友们,要想把我们周围弥漫着一种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慢慢驱散,那就需要我们正视它!化解它!正如唐曾磊教授在他的“平等思维”中讲到的: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我们要运用“小人”理论,承认原因在我并且寻求解决方案。因为:

付出感是谋杀亲子感情的元凶,平等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做严格的父母,不是对孩子严格,而是对自己严格!

敢于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反而会获得更多尊重。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

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

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

会呼吸的痛——父母的教育焦虑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3236.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8日 11:02
下一篇 2021年12月8日 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