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怎么来的,制定方法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传承绵延,走向世界。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记载

汉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秦末、楚汉的长期战乱,天下安定,经济恢复,文化繁荣,学术发展。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科研条件之下,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才能在继承先秦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创制,最终在刘安及门客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得以全部完成,它的名称、顺序和含义,与今天完全相同。《天文训》中说:“斗指子,则冬至”。2021年12月21日21时59分“冬至”,时隔2159年,与《天文训》的记载完全吻合。日、月交会,北斗计时,正式开始。

中国天文学家席泽宗院士说:“把太阳在冬至点的时刻固定在十一月份,从冬至到冬至,再分为二十四节气。”(席泽宗著《科学史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个天文、气象、历法、气温、降雨、降雪、物候、农事、音律、干支、政事、养生、阴阳等的综合体系,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谐“天人”关系的理论基础。

二十四节气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传承。在刘安把《淮南子》奉献给朝廷35年之后,公孙卿、壶遂、司马迁、邓平、唐都、落下闳等,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太初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共实行97年。

西汉末年,刘歆把太初历加以修改,称为三统历,继承了二十四节气,但是把《天文训》三个节气的顺序改成“惊蛰”“雨水”“谷雨”。

东汉初期,编訢、李梵等编制的四分历,恢复了《天文训》的顺序,并沿用至今,从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2022年,共实行1937年。

二十四节气与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农业立国的中华民族,特别重视自然资源保护,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生活资料。《时则训》中说:“孟春之月,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麛毋卵。”春季到来,万物复苏,要禁止三件事:不准砍伐树木;禁止捕杀怀孕的动物,其中包括小麋和小鹿;不准捣毁鸟巢,破坏鸟类的繁衍。就是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都不准捕猎和毁坏。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学研究的核心。西汉晚期农学家氾胜之的《农书·耕田》中记载种“麦”的最佳时机是:“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宿麦,即越冬小麦。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事·授时》,列有圆图《授时之图》。全图分为7层:第一层:北斗七星。第五层: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份。第六层:七十二候。第七层:农事。这样,《授时之图》成为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指导全年农事的总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密切相关,每个节气都有典型的物候现象。《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大论》中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七十二候的内容,主要记载在《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之中。北魏张龙祥、李业兴等编撰的“正光历”正式编入了七十二候的内容,历代农书、历书、史书等,都沿袭了这个传统,成为顺应自然规律,安排农事的国家规定。

二十四节气与文学艺术。二十四节气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在诗词曲、戏剧、小说、雕塑、绘画、工艺等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渗透了二十四节气的观念。唐代诗人杜甫《小至》中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弦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杜甫用诗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即将冬去春来的喜悦,并且记载了唐代用十二律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

二十四节气走向海外。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在6世纪中期,陆续使用的时间,就有一千多年。日本的历法使用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使用南朝宋朝的《元嘉历》和唐朝的四部历法。其二,在唐历基础上制定“和历”。其三,使用西方的“太阳历”。前两个阶段都与中国的历法密切相关。韩国的历法,与中国的农历相同。韩国有四个重要的节日,都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越南使用中国农历和二十四节气。越南的清明节,和农历三月初三的寒食节一起过。

原创文章,作者:文人墨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24jieqi/jieqizhishi/79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午11:07
下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午11:14

相关推荐

  • 寒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寒露节气的饮食与养生)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生露凝,故称“寒露”。 寒露时节,农事活动依然繁忙,农谚如“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

    2022年11月9日
  • 小雪节气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的手抄报图片

    2020年11月22日是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说明离降雪不远了,北方地区会小面积的降雪,有同学想要画一幅关于小雪节气的手抄报,其实这类手抄报还是比较好画的,因为跟雪有关,可以在画面中…

    2022年11月11日
  • 大雪节气不下雪有什说法吗,预示着今年什么天气?

    根据日历显示,马上就是大雪节气了,而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多地气温会骤降,部分地区会出现降雪、霜冻情况,那大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大雪不见雪有什么说法? 一、大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2022年12月5日
  • 节气是阳历算还是阳历(节气的由来和含义)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古代农耕作业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历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它综合…

    节气知识 2022年11月3日
  • 24节气小雪节气农谚谚语大全

    今天是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有句话叫“小雪到,冬季始”,意思是说,小雪…

    2022年11月3日
  • 冬至谚语大全:形容冬至天气的谚语有哪些?

    冬至将至,冷空气再度来袭,今冬会是“极寒”吗?冬至天气有预兆,谚语咋说的? “阴伏长至日,阳从地底回”,北京时间12月22日5点48分01秒,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 冬…

    2022年12月22日
  • 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什么意思

    导语 明天小雪节气,谚语:“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是雪下到过年?还是到过年才有雪?两种预测结果,两个答案,截然相反!大家理解也是各不一样!到底哪种理解有道理? 今年11月22日…

    2022年11月9日
  • 立春是哪天怎么算的(立春的时辰是怎么算出来的)

    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有时在农历的腊月,有时在农历的正月。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

    节气知识 2023年2月3日
  • 立夏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夏,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要和春天挥手告别,夏天正式登场。早上给孩子煮了几个鸡蛋,告诉他是“立夏蛋”,又准备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食材,准备给家人做“立夏饭”,孩子比较好奇,问立…

    2022年11月3日
  • 人不在位心不愁打一节气是什么?

    人不在位心不愁(打一节气)是什么? 立秋 “人不在位”别解为“位”字没了“人”,余下“立”;“心不愁”别解为“愁”字没了“心”,剩下“秋”。所以,谜底为节气立秋。 “位”字为左右结…

    节气知识 2022年11月3日